返回顶部



你是我的眼:绿色印刷翻开盲文新篇章

2018/6/5 17:54:37浏览数量:33353

5月17日,2018年助残日来临之际,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科研人员走进北京市盲人学校,向学校捐赠了基于绿色印刷技术印制的盲人图书。一名二年级盲童打开一本崭新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大胆地抠了抠凸点感知点位。“老师告诉我们,不用再担心‘看’过的书凸点被磨掉了。”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绿色印刷技术翻开了盲文新篇章。”北京市盲人学校副校长陈瑜在捐赠现场表示,“新盲文图书经久耐用、绿色环保、图文并茂,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和学习质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始于世界上最小的点

传统方式印制的盲文图书采用机械压印,经过多次摸读后,很多凸起的盲文点就被磨平了。同时,盲文图书的出版周期长、成本高、出版量低、体积大、点字精度不够,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们学习。长期从事盲文编辑与印刻的北京市盲人学校教师李潇潇对此深有感触。“盲文材料很重,厚的牛皮纸材料也容易划伤手,使用寿命和保存时间都比较短。”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一直从事绿色印刷技术研发的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主任宋延林注意到这一点。2014年以来,围绕喷墨打印领域的“咖啡环效应”,科研人员成功调控了墨水和基底的纳米尺度界面性质,使墨滴不再扩散。在此基础上,他们打印出目前最小的、只含一个纳米粒子的墨点,再由这样的墨点连成最细的线,形成平整的面,攻克了纳米颗粒通过印刷方式形成高精度图案的难题。

宋延林意识到,也许绿色印刷技术能够实现耐用、抑菌、低成本的盲文印制。于是,他带领实验室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的支持下,将绿色印刷技术与3D打印原理相结合,积极探索盲文印刷。

今年1月30日,宋延林研究团队与中国残联文宣部主任郭利群、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庆忠、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沃淑萍等进行了交流。至此,绿色印刷技术从实现世界上最小的点开始,一步步走到了盲人身边。

全链条技术填补空白

“光有一项技术还不够,盲文印制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全链条的问题。”在绿色印刷技术转化领域,宋延林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他深知,要让盲人真的用上新的盲文书,必须打造全链条的系统技术。

在材料上,研究人员技术使用的油墨采用环境友好的纳米抑菌型3D材料。“这种材料在纸张表面渗透成膜,通过毛细力与纸张纤维素深入复合,固化时在纸张纤维间隙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牢牢与纸张表面结合,使得形成的盲文凸点极耐摩擦,盲文书籍持久耐用。”宋延林介绍。

在打印机上,研究人员利用图像分割解决了打印速度和精度的矛盾,将大幅面切割成多个小幅面,并用多个喷头进行并行打印。这种方式不仅同时提高了速度和精度,也大幅降低了成本。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套分解立体结构的软件,能够通过分层叠加打印实现立体图形的精确打印。已完成的首台D74打印设备可提供每小时约400 页的盲文印制速度

拿到崭新的盲文图书,李潇潇和学生们都爱不释手:“重量和舒适度上都可以达到汉字教材的水平。反复摸读后点位依然清晰,盲图线条更加流畅。”

把盲文“印”进生活

面向未来,宋延林团队将加快办公级和工业级盲文印制装备的研发。当前,绿色印刷技术喷墨打印的方式无需制版,不受印量限制,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盲校、图书馆、数码快印中心等办公环境下将对绿色数字化盲文打印产生巨大需求。

按计划,办公级装备将设置桌面式(低速)和立式(中速)两个产品序列,与其他设备共用墨水材料,设备体积将满足较狭小空间使用。而工业级装备研发则将大幅降低纸张成本为目的。科研人员将与中国盲文出版社联合开发高速全自动绿色数字盲文印制生产设备,满足其对于产能提升的需求。

此外,为帮助盲人获得更优质的生活,目前,科研人员计划将绿色印刷印制盲文融入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通用设计中。“在药品、食品包装上增加盲文印制、无障碍标示等。通过在传统包装、标签市场的应用,与现有技术无缝衔接,从而更好地服务视障群体。”宋延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陈瑜期待,将盲文印刷应用在电子产品上,配合音频实现多感官的交融,扩大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改变他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

  • 行走江湖,摆摊卖货,怎能少得了凸显身份的名片

    264

    部分图片来源:青红造了个白、吓脑湿近段时间大火的摆摊热 让公司里许多小伙伴都蠢蠢欲动纷纷表示要响应国家号召下班兼职摆摊儿去!困扰大家的是摆摊儿该卖什么好?一位资深设计“尸”说不如...老板说这钱倒是好赚就是不能长久说不定还得鉴定工伤通过不断讨论四位小伙伴的出摊方案终于敲定老板当即决定一人发一套名片,算他入股...经过一番认(免)真(费)设(版)计(本)摆摊儿名片终于出炉啦!请大家欣赏~

    2020/7/24 13:15:10浏览量:24053

  • ‘栩栩华生’ CEO冯楚轩:印刷物要做全球前10%的纸媒!

    119

    “先做好头部内容”,在与冯楚轩对谈时,这是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当很多人不看好纸质媒体时,他坚持认为,最好的长篇,最好的照片,依旧掌握在平面印刷刊物手中,而由他带领的“栩栩华生”公司的目标就是成近日,栩栩华生与为全球纸质媒体中最棒的10%之一。《纽约时报》联合打造了全球第一本独立发行的旅行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Travel Magazine新视线》,“栩栩华生”的创始人、CEO冯楚轩首度发声,探讨当今小众纸质媒体的新边界和新玩法。专业,让海外小众内容“为我所用”冯楚轩认为,和外国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唯有专业才能打动对方。在他的主导下成功引入《T》杂志中国版本之前,《纽约时报》从未开展过国际版权合作业务,《T》中国成为其首个独立外版杂志。栩栩华生引入了多本小众但颇受市场和用户追捧的国际刊物,比如:时尚文化媒体T magazine、设计全媒体wallpaper*、青少年文化全媒体nylon、强调慢生活的Kinfolk、聚焦咖啡与社区内容的Drift、关注父与子关系的Fathers、以及挖掘人与家关系的Apartamento。据介绍,栩栩华生旗下每本刊物的编辑团队都是独立的

    2017/11/20 14:05:25浏览量:48230

  • 王华超: 学习新技术不止步

    223

    按生产单安排印刷次序、将文件传送至设备、开始低速印刷、调整折页设备、检查印刷质量和折页准确度、加速印刷、将书芯整理好后整齐码放、完成后填写转序单……这是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数码印刷机长王华超每天的工作程序。中石油彩印于2014年年底投资引入高速喷墨印刷生产线,王华超操作的数码印刷机就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关键一环。目前这条印刷生产线在北京的数量并不多,会操作该机器的工人更是凤毛麟角,王华超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4月27日,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中石油彩印生产车间时,王华超正在数码印刷机旁细致地查看成品质量。转型:摸着石头过河王华超已经在印刷行业工作了18年,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儿”。但是3年前,当公司决定将他调到数码印刷机的操作岗位时,他心里还是打鼓的。“那时候,我对数码印刷可以说是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对自己能不能做好,信心也并不大。”王华超告诉记者。在传统印刷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突然间要转型到数码印刷,王华超的压力很大。公司引进的数码印刷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系统为全英文界面,并且生产过程中还经常要解决设备中众多精密传感器中的莫名故障,这对王华超这样传统印刷行业转型过来的人

    2018/5/12 23:48:51浏览量:32223

  • 7人座谈“小产品 大创意”

    174

    如何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打造创意产品,并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创新方向? 在IT技术和大数据指导下开发个性化产品天意有福很重视产品研发,今年我们还拿到广州市工业设计中心的认证。我们的个性化产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批量生产,因为我们面对的客户是大众消费者,可能做不到针对性很强的产品。我们的优势是使用IT和数字化技术把零散的个性化订单实现规模化生产。比如天意有福的个性化影像,我们主打的产品是毕业纪念册,每年国内大学的毕业生有700多万人,再加上高中、初中、小学每年毕业生有3000多万人,还有两亿多的在校学生,和十几亿的已经毕业走入社会的人。毕业要做纪念册,他们若干年会做一次同学聚会相册,所以个性化影像的市场空间很大。天意有福每年会在春秋两季举办毕业纪念册的新品发布会,每次都会有七八个系列,同时面向线上客户和渠道商。天意有福的产品会不断更新,这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我们的产品升级也体现在客户DIY的体验升级上。工艺成就快印价值说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我认为快印店很难请到或留住出色的设计师。因为快印店最大的优势是对材料和产品的了解,设计是需要创新的,快印店最应该思考的是将工艺的专业性和设计公司的创意

    2018/1/19 18:29:33浏览量:28780

  • 一名印刷技术工的10年前与10年后……

    235

    在印刷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已经超过十多个年头,当我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年在这个行业经历的一路变化,不禁感慨万千…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的制造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结果?

    2018/6/24 22:50:33浏览量: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