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木版水印:古老印刷术的艺术重生

2018/4/1 12:50:33浏览数量:25723

传统工艺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纯净的行业”,相较如今大规模机械生产,它的价值在于本身蕴涵的美和文明,其间更因为人的创造,多了几分灵动的诗意。而作为古代印刷术的巅峰——“木版水印”,其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饱含了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基因,笔墨刀工之间,绘的是人间烟火,留下的是一段传奇。

作为古代印刷术的巅峰,木版水印曾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却几经起落,几近失传。如今,掌握这门技法的老字号仅剩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以及杭州“十竹斋”这三家了。因此,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梦想:把明代至今木版水印技艺走过的历程,整理成文献呈现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的历史传承。

木版水印的起落,或可看成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缩影。这些从祖辈那里一脉相承下来的老手艺,因为活在身口相传的文化链而倍显脆弱。而如今,我试图让“木版水印”在商业的路上注入新的活力,让技艺本身拥有不断发展的前景。

登峰神妙之境

关于“木版水印”,流传着一段趣闻轶事。

当年国画大师潘天寿作了一幅《雁荡山花》图,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工厂运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了一份,将原画和木版水印画并列挂在墙上,让画家本人指认。结果潘天寿错把水印画当成了自己的真迹,因为他觉得水印画的颜色更加鲜明好看。

如今,这幅《雁荡山花》就挂在杭州十竹斋艺术馆的墙上。我对木版水印制作过程的了解也是从这幅《雁荡山花》开始的。

画家在画稿上作画之后,工艺师依据原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版块,最后再对照原作拓印成画。整幅《雁荡山花》被分解成127块雕版印制,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把握好渐深渐淡处色彩的变化,依次叠印。所以,木版水印复制出的作品,往往连许多大师也真假难辨。

它是原汁原味的采用中国画的纸张以及颜料,刻工落刀之轻重,印工墨色晕染之浓淡、笔触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全在其中。作品经过勾描、刻版及印制三道工序后,便可创造出风格飘逸自然的水墨画,墨线晕染恰到好处。

“十竹斋”之源

木版水印是现代人的一种通俗叫法,它的专业学名是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属于雕版印刷术的一种。

中国的古代版画,可以看成是木版水印的前身。实际上,它的历史比中国画的历史还要悠久。中国古人把图案刻在木版上,印在宣纸上,这就是版画。现在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最早的木刻雕版画。

西方人认为印刷术是德国古登堡发明的,然而当年我们的先祖们在看印刷品的时候,老外们还在羊皮上抄书。因此,印刷术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创造木与纸的传奇,更是一项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

如果把木版水印这种印刷技术比作电视的话,就像同一时期西方在看黑白电视,中国在看彩色电视——世界版画史是把明末十竹斋作为彩色套印版画的开端,同时印刷史也把它作为彩色印刷的开端。

十竹斋原本是明代书画篆刻家胡正言的居室,明末福王朱由菘从北方逃到南方的时候,传国玉玺丢了,胡正言为福王镌刻了一枚玉玺。皇帝封他为武英殿中书舍人,胡正言不肯做官,隐居于南京鸡笼山侧,因家中庭院种竹十余株,所以他将居室名为“十竹斋”。他潜心研究制墨、造纸、篆刻刊书,并主持印刷了《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后世的木版水印就是在继承了胡正言发明的彩色套印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如今,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里依然保存着仿古版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画册上的梅兰竹菊、禽鸟奇石看起来雅丽动人,栩栩如生。这不仅是器物之美,更有价值的是,它们继承了传统的纯手工方式,蕴含着一脉相承的传统风俗和文化的精华,已经成为中国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濒临失传靠坚守

遗憾的是,像很多古老的手工艺一样,木版水印技艺逐渐被遗忘甚至濒临消失,一代工匠逐渐老去,下一代却无法衔接。

正如与爱马仕等路人皆知的品牌店面相比,那些面目模糊的中国式奢侈品似乎总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一样,位于中山北路的“十竹斋”也并不显眼,甚至稍不留神便会错过。屏风式的木雕门,门楣上“十竹斋”三个字笔法遒劲,如果仅从外表判断,它更像一个小型古玩字画店。

然而,恰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内敛,1990年我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当时有一堂课叫“篆刻与木版水印”。徐银森教授将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水印画挂在墙上,正是在这堂课上,我第一次见识了木版水印的魅力,并为之着迷。不久之后,我又遇到了木版水印大师陈品超,从此和木版水印结下了不解之缘。陈品超既工书画,又善木刻,当时人称“陈一刀”。我有幸成为陈品超的关门弟子,开始走上木版水印这条传承之路。

自此,从“提刷吊耙”开始练起,磨出了一手老茧,终于学成一手“好刀法”。然而,让我忧心的是,这门曾经盛极一时的工艺,后来一直徘徊在时代的边缘。

二十世纪初,受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冲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痛感于这一极其宝贵的传统技艺资源的衰落和流失,鲁迅和郑振铎二位先生发起了抢救和保护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的运动。他们共同出资,发起了重刻辑印《十竹斋笺谱》等典籍的行动,这才让这门技艺活了下来。

尽管如此,木版水印曾经的辉煌却已经被湮没。十竹斋的“娘家”在南京,但实际上从明末那里已经没有真正的工坊了,名字虽然还在,但只是拍卖书画等,并没有真正的手艺存在。又比如杭州,南宋的时候,曾经有过“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的说法。当时,杭州木版水印作坊最多时曾有二三十家,大多聚集在如今的中山路一带,可是后来随着西方印刷术的冲击逐渐销声匿迹。

对我来说,这门传统手艺的渐行渐远,简直就是心头永远的痛。

我接触这门手艺已经20多年,当年的同学们变成了画家,只有我还在坚持做这件事。

我对木版水印这项“非遗”的保护,有着一个宏大的计划:如今我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要让木版水印活下去,而是要让它“活得更好”。

古老技艺牵手时尚

木版水印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活儿,手艺人若没有耐心,很难将其做好。

以十竹斋的彩色信笺为例,古时的彩笺曾让“士大夫闻之,怀金同价”,文人士大夫们自然对华美静雅的笺纸钟爱有加,奉为雅致上品。诗人韦庄为得几枚笺纸,曾作一首《乞彩笺歌》: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十竹斋以彩色信笺创造了国人自己的奢侈品——木版水印画,常取意于水墨文人画,而如何恰如其分地留存笔意墨韵,则全赖匠人的经验及领悟。

100多年前的一只旅游箱子,成就了LV的品牌神话。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手艺,为什么不能呢?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技艺,就必须先树立起品牌价值观,让这些古老的东西变得“时尚”起来——因为大多数传统“绝活儿”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并非在于实用性,而是在于本身蕴涵的美和文明,将这种特点发扬光大,才能令其传承下去。

“保护得再好的老手艺,也无法改变无人使用或日渐稀少的需求这一事实,只有当它们走出深闺,更广泛地被人们欣赏和接受,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这也是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办十竹斋文献展的初衷。

自从2001年开始,我一直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投入到十竹斋,这条曾经不被看好的路已经越走越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大学生前来学习木版水印技艺,我收了不少“洋学生”。 美国长岛大学2013年派了几批留学生来我这学习,年后将正式向十竹斋授牌,将这里当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基地。在此之前,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野田哲也,在网络上看到了新华社对十竹斋木版水印的报道,竟专门从日本飞到杭州,带着他的硕士研究生专程前来向十竹斋学习交流。

这些年来,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木版水印的“复兴之路”上——除了专注于刻版印刷之外,还出资在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设立了一笔木版水印奖学金,在推广木版水印技艺和书画作品的同时,找准和培育市场,为古老文化注入当下的年轻、时尚、活力。

我始终这么认为:一位画家是一棵树,一位名画家是一棵大树,而十竹斋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座大山,需要穷尽一生为之奋斗。如果一棵树活不下去,就只能把它移到花坛里浇水、施肥,一旦停止,它就不能自己活。我的做法不一样,力图让这棵树的土壤更适合它生长,而不是单纯把它保护起来完全依靠我们生长。

将这门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变成一种社会精英把玩的时尚,这是我几十年来的坚持。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它是具备市场价值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完善木版水印的传承和推广。两者如何相辅相成,是“非遗”传承的走向,也是社会心态的反映。

这些老手艺是用千年文明和功夫来包装的,当我们知道其原本的出处,有了周到的想法,然后再去利用它,一旦迸发,它就能摄人心魄。今天,十竹斋木版水印这项有着数百年传统的技艺遇到了文化复兴最好的时候,这也是作为传承人的中国梦。

相关文章

  • 中国印刷电商进入快车道

    161

    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从0到1的距离是最远的,而从1到100到10000的距离反倒容易些。中国印刷电商最大的困境在于发展方向,一旦方向确定,那么,如何实现目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中国印企,最不差的就是决策做事的胆量和吃苦耐劳的实干。 困境之二在于突破点。就如静电成像原理的数字印刷的发展起源于图文快印,但却在服装吊牌、按需出版等细分市场最终才获得了突破一样,中国印刷电商市场上,勤奋耕耘的众多印企最终找到突破口,开始明确了发展方向,这才是中国印刷电商进入快车道的标志。中国印刷电商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QQ和FTP传单阶段。最早快印店为了节省老客户接单的人力和时间,在网上用QQ传送订单的电子文件,在店内完成打印和后期装订后,人力或者快递给客户。这也是中国最早的O2O业务,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一部分。FTP主要用于闭环的印刷企业传文件,如报社和出版社,大型传统印厂等,由于业务系统的封闭性,所以很难大规模推广,最终QQ成了印企和客户间互传文件的主流应用。事实证明,自由市场竞争机制是新技术崛起的最佳平台,QQ接单目前依然被图文快印店和合版公司大量采用,也证明了黑

    2018/1/5 18:25:12浏览量:27080

  • 图文印刷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16

    一、图文快印行业特点 1、周期短、效率高 图文快印无排版、打样,省去了传统的印刷繁琐的程序,电脑排版设计后直接输出作业 2、图文快印品的单价成本与印数无关,其印数一般在1~1000份的印刷作业。 3、图文快印快捷灵活 由于图文快印机中的感光鼓可以实时生成影像,档案即使在印前修改,也不会造成损失。感光鼓使您可以一边印刷,一边改变每一页的图像或文字。 4、便于与客户进行数字连接 印刷作业被制成电子文件,所有文件的传输都是通过高速远距离通讯进行传递,其中包括Internet。此种方式,将客户和印刷服务有机地连接起来,这是已往从来没有的现象。 二、图文快印行业的局限性 1、区域位置 一般一家图文店面的辐射面积只有几公里,往往同一地理位置会出现多家竞争的局面,这种现象是用户决定的,用户会根据成本考虑的是便捷、效率和质量! 1.快印企业规模不一;机器设备参差不齐;稳定性差些,大多数会出现偏色的现象 2.以小规模印刷为主,大批量印刷时成本高,需要到印刷厂 3.因设备条件限制,规格、尺寸有一定限制 4、每家图文快印店面的价格和技术差距不一 三

    2018/4/18 15:40:17浏览量:30793

  • 印刷企业管理的精益化你做到了多少?

    247

    目前,印刷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01 印企实施精益管理的必要性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印刷企业的升级转型来说非常必要。它能最大程度上改革我国印刷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印刷大国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仍然不是世界印刷强国。从印刷效率上来看,美国是中国的16倍,日本是中国的18倍,德国是中国的17倍。在盈利能力方面,随着印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客户要求的提升,同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印刷企业的利润日趋微利化,生存压力剧增。据有关部门对800家亏损国有企业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政策性亏损的占8.29%,宏观方面的原因占9.1%,而因内部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竟占80.51%,其他原因的占2.1%。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印刷企业仍在使用粗放型的发展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成本高,浪费大,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精益管理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唯一

    2018/7/12 20:37:09浏览量:45373

  • 一个印刷企业怎么攀上了新东方的高枝?

    177

    1月24日,盛通股份(证券代码:002599)发布公告,参与出资设立的产业并购基金“华控盛通”。协议约定:以5635.00万元投资东方格希,包括受让原股东部分股权及增资。近日,公司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洪恩控股有限公司、天津通盈美达财务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格泰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谢琴签署了关于北京东方格希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 投资方分析 1、公司介绍盛通股份(002599),成立于2000年11月,是一家主要从事全彩出版物综合印刷服务,并定位于出版物和商业印刷的高端市场。2011年7月正式上市,拥有两个现代化印刷生产基地及国际先进的商业印刷设备、严整的印刷工艺流程和精细化管理体系,设备配套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备全年全天候连续生产能力。2、战略设计:以投资并购为抓手,实现业务转型升级随着公司传统印刷行业的萎缩,从而在传统主业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利润枝桠,成为公司战略设计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策略。印刷行业的服务本质是什么?就是实现头脑知识的固化载体,从而作为更高效率的传播给需要知识的消费人群。因此,印刷业是知识传递的传播载体,天然连接

    2018/4/1 13:00:26浏览量:30660

  • 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丨铅字印刷时代,《新华日报》是这样炼成的

    168

    一千多年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变了手抄、摹拓、雕版印刷的历史,使印刷业得到巨大发展。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并制造出第一台铅字活体印刷机,从此,印刷业进入“铅与火”的时代。为深入了解《新华日报》铅字印刷的历史,小编采访了老一辈新华人、曾在报社印刷厂工作过的褚留成,听他讲讲《新华日报》“铅与火”的芳华。“那时候,《新华日报》是一张对开四版报纸,每天的用字量大约在3万至4万之间。铸字车间的十几台铸字机昼夜不停地生产铅活字。师傅们工作时,需站在上百度高温的铸字台前。”1976年,我脱下穿了七年的军装,与28位转业、退伍军人一起跨进新华日报社大门。当年我22岁,正值“芳华”之龄。经过一个星期培训,我们被分配到报社印刷厂各个车间。记得第一天上班,刚走进车间,一股浓烈的烟熏火燎气息扑面而来,我心里不禁硌登一下:从此我就要和这样的环境打一辈子交道?报社印刷厂分铸字、排字、浇版、轮印、照相制版等多个车间。先说铸字车间,顾名思义,它是生产铅字的地方。那时候,《新华日报》是一张对开四版报纸,每天的用字量大约在3万至4万之间。铸字车间的十几台铸字机昼夜不停地生产铅活字

    2018/1/12 18:22:17浏览量:79980

  • 便宜的原料和人工就能降低印刷成本?别傻了!

    231

    一些中小型包装印刷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就是采购价格低廉的耗材和使用廉价的工人。但他们却为此而失去了企业生命中最关键的质量和效率,导致企业的收益不佳或是发展过缓。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企业决策人过于注重显性成本,而忽视了其中的隐性成本而造成的结果。目前,在我国有很多的包装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比较关注,但是他们往往只注重显性成本而忽视了隐性成本,从而难以在该领域出类拔萃,真正的高盈利。采购价格低廉和使用廉价的人工,成本就降下去了?天真试想,包装印刷企业中,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效益。而价格低廉的耗材,通常是包装印刷适性或是和生产技术不相匹配的产品,这就势必造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不良适性的产品所带出的问题。实际付出的显性成本是低了,但是隐性成本(损失时间效率的成本)却明显地增加了。而且,包装印刷加工中耗材所占的比例与时间效率的收益相比,又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消耗只是隐性成本中的其一,其它的损失诸如使用寿命、能量消耗、质量和其它衍生成本等等,加上因此而产生的无形的损失,企业信誉、员工的自信心等。所有这些如何看待实际成本中无

    2018/6/5 17:49:29浏览量:2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