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7人座谈“小产品 大创意”

2018/1/19 18:29:33浏览数量:29530

如何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打造创意产品,并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创新方向?

 

在IT技术和大数据指导下开发个性化产品

天意有福很重视产品研发,今年我们还拿到广州市工业设计中心的认证。我们的个性化产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批量生产,因为我们面对的客户是大众消费者,可能做不到针对性很强的产品。我们的优势是使用IT和数字化技术把零散的个性化订单实现规模化生产。比如天意有福的个性化影像,我们主打的产品是毕业纪念册,每年国内大学的毕业生有700多万人,再加上高中、初中、小学每年毕业生有3000多万人,还有两亿多的在校学生,和十几亿的已经毕业走入社会的人。毕业要做纪念册,他们若干年会做一次同学聚会相册,所以个性化影像的市场空间很大。天意有福每年会在春秋两季举办毕业纪念册的新品发布会,每次都会有七八个系列,同时面向线上客户和渠道商。天意有福的产品会不断更新,这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我们的产品升级也体现在客户DIY的体验升级上。

工艺成就快印价值

说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我认为快印店很难请到或留住出色的设计师。因为快印店最大的优势是对材料和产品的了解,设计是需要创新的,快印店最应该思考的是将工艺的专业性和设计公司的创意内容相结合,形成高品质产品。我们不该纠结于快印店里留不住好设计师,因为我们的行业基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从这个层面上,我觉得快印行业不需要设计师,除非可以像天意有福这样有实力的快印连锁企业可以养得起设计师。良图的客户很多是广告和公关公司,他们有前卫的设计师提供“奇思妙想”,但是坦白讲,我们现在的业务比以前难做,他们提供的想法太“五花八门”,甚至设计出来的产品太不实际,复杂且成本很高。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的产品设计价格不高,而且好落地实施。举个例子,去年金立手机发布会,我们就把客户的设计改良落地,后来客户从做600个,增加到2000个,最后增加到5000个,所以说我们的价值在于把设计师的思路延展落地。

 

发挥专业优势,兼顾产品与模式

现在中国快印行业里,我们算是同时兼具产品和模式的企业,我们可以提供别人难以复制的产品。现在,全球和我们合作的公司有400多家,包括英国和加拿大的公司。通过经营这么长时间的名片生意,我感受到世界上不缺少名片,缺的是服务商。我们在提供一个别人难以复制的产品的同时,还要给你一个营销的工具,和充足的利润空间。

除了种类繁多的名片产品,最近我们在钻研邀请函产品,这个产品也很受欢迎。现在社会上的交流活动非常多,主办方拿着精美的邀请函去邀请客人,这就是文化和礼仪的体现。我们不仅有产品,还有服务B端客户的模式。

分享一个案例,一个客户跟我的成交价是210元,他出售的价格是600元,其中他将纯利的10%给前台推广,这样的方式对前台的推销是激励。我们现在的营销模式主要是做B2B和投资公司的合作。其实很多产品我们快印店都能做,但并不意味我们要投入很多精力,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我希望大家可以借力发展共赢。

 

跨界合作,整合资源的产品开发

不同的人对快印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个行业中,有的人学习并复制成功快印店的做法,把它当成一门生意和一种挣钱的工具;有的人潜心钻研行业技巧,吸收精髓,自行寻找启发,积极实践,再前进,创造新的东西,我们就是第二种。本色在做一个新的项目-《纸间漫步》,我们希望以一种放松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数字印刷行业艺术领域踏实前行。我们的产品是怎么产生的呢?举个例子,在《纸间漫步》第二期,我们结识了一个做佛教用品的客户,他需要一种小批量,可以随需随印的心经。听完他的诉求,我们对这个产品的期望是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方便使用和携带,最好能够反复使用,然后我们从需求的角度挑选材料,包括具有防水、防油、撕不烂的半透明特种纸,和通过加热就可以消除笔迹的热消笔。我们开发的产品要建立在各行各业的需求之中。

我们的优势就是对材质的了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找到我们合作,为他们开发衍生品。可以说,我们找到了一种跨界的新尝试。我想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出不太一样的产品。

 

始终关注为谁开发产品

其实幻想馆是一家可以批量生产个性化影像产品的设计公司。幻想馆有4000多个儿童影楼客户,我们对这些客户推的不仅有产品,还有销售模式,甚至还要附上成功的产品销售案例,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发产品时要把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好,想好销售方法。举一个新的例子,我们刚刚推出一个软件,软件的平面表象很一般,但他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影像作品做完了之后要强制分享。这个做法是因为这两年活动太多,微信转发率都不高。个人都不愿意为商家在朋友圈里转发,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流程。影楼可以先把这个链接发给他的老客户免费做为其台历,做好的台历需要转发,转发成功后还有一个提示,“喜欢就送你5折优惠券”,这就产生了一个裂变。经过一次活动,效果非常好,后来这个页面又设计成必须有5个朋友领了优惠券,你才能得到这个免费的日历,效果也很好。讲这个案例是想告诉大家,我始终关注的是我为谁开发产品,不管是做一个实物的印刷品,还是做一个软件,我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要帮他想到他能用我的产品做什么。

当然,在做市场营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只讲关联,不讲逻辑的世界,所以当你设计营销手段时,千万不要再相信过去的那些有逻辑、很合理的东西,现在必须要找适合的手段来做事情,尤其是做个性化印刷品。

 

东西虽好,也需要产品化和平台

我们开发的印品商城是一个新模式,商城上面所有产品都是为了让快印店拿来面对客户的。客户可能是C端,也可能是小型的B端,所以我尝试站在客户的角度把产品呈现出来,帮着快印店把产品卖给普通消费者或是同行。我们没有开发产品的能力,我只是搭了一个平台,把大家做出来的东西作了产品化表达。为了这个平台,我们甄选了很多好产品,甚至起初,我们从淘宝上选了3000款产品,又从这3000款中选择了100款放到印品商城里,因此从印品商城上看到的产品相对优秀。至于在网页上展现的,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风格来决定,你可以把页面设计成好几百万个的产品,让客户觉得你无所不能,但是这样的缺点是选择太多。我们在和快印公司对接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快印公司没有产品化的概念,不知道该怎么用图片和文字展现一个产品的所有属性,这也是快印企业最欠缺的地方。

 

服务也是产品

我对产品的理解,那就是服务。大家往往在提到快印店的发展时,都会像今天这个主题一样讲产品创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产品创新是我们加工型企业的天花板,印刷行业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只有把自身的服务做到完美,你的产品才能给你做加分,如果你连服务和生产管控都做不好,有产品又有何用呢?我们先把自己的服务做好,把生产做好,你的产品或者说所谓的这种创新产品做好才会成为增值的部分。

那么另外一个观点,我认为正如每个人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其实每个快印店和印刷厂也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觉得自己的天赋不在产品创新,我觉得可以像和印一样,大家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分享,把自己每一家的优势表现出来,不一定每一家都要去做产品创新。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分享时代,和印本身是一个资源整合,希望大家共赢,所谓的共赢一定不是我们互相交易,一定是我们共同开发出来的模式,或者说我们需要去创造新的模式,创造一个不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价值,产品只是我们整个范畴里面的一个闪光点。

 

相关文章

  • 王存峰:喷印人的别样生活

    187

    王存峰,峰子王,王风歌,北京世纪枫叶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沐禾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歌手等,这些说的都是一个人。在他的身上,每一个生活维度,和另外一个好像都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却又都那么恰巧的就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丰富了他的人生,填满了他的灵魂。广告行业立命之本过了千禧年,20出头的小伙子来到北京做起了北漂,这一漂,漂了十几年。最初知道王存峰王总,当然是因为他是广告喷绘人,最缘分的是他最开始从事的是印刷(丝网印刷),和我的东家科印传媒一样,从印刷然后拓展到喷绘。王总回忆说,最初的公司的一个大单,是做一个老年之家的项目,当时大贺传媒也参与了竞标,普通的宝丽布报价是85元/㎡,王总公司当时使用丝网印刷和喷绘结合来做,效果上胜出了喷印工艺还不那么好的当时,同时,报价也低于喷绘的价格,竞得了此标,这就开始了他的广告喷绘之路。200万初始投资,做起了现在的北京世纪枫叶国际广告,至今已经拥有了北京、合肥、天津等几地分公司,客户伙伴和业务范围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双向选择,目前比较稳定的是现在很“抢手”的地铁广告以及影视广告,这两个板块的业务也是世纪枫叶从开始创立到现在一直坚持的部分,随着地

    2018/4/1 12:45:19浏览量:39903

  • 被遗忘的民族骄傲:曾阻击柯达 两次卖身后转型印刷

    243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的胶卷企业,乐凯独自抗起民族品牌大旗,与柯达、富士胶卷“三国鼎立”。而近些年来,乐凯撕下标签,与“胶片”越来越远。据6月27日媒体报道,乐凯将与中印南方、中印器材两家印刷公司重组。据了解,此次重组是打造乐凯印刷影像材料业务全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国内印刷行业的龙头地位。从胶卷老大,到涉水光伏材料和锂电材料,十余年的转型之路,乐凯经历了什么?年销5000万卷,民族品牌抗衡柯达富士在距离雄安新区只有50余公里的地方,坐落着“留住美好回忆”的乐凯胶片厂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7月1日的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彼时,乐凯风光一时无两,生产的胶片曾一度占据中国电影胶片市场的大半江山。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崛起,极大地冲击了原来的电影市场,与此同时,电影胶片市场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乐凯集团第一次尝试转型,主营业务从电影胶片转向彩色胶卷及彩色相纸。90年代后期,乐凯彩色胶卷和相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5%和20%,并出口40多个国家。尽管这个数字距离行业老大柯达在中国50%左右的份额相差甚远,但乐凯却成了组织柯达、富士垄

    2018/7/2 20:49:41浏览量:29303

  • 王华超: 学习新技术不止步

    223

    按生产单安排印刷次序、将文件传送至设备、开始低速印刷、调整折页设备、检查印刷质量和折页准确度、加速印刷、将书芯整理好后整齐码放、完成后填写转序单……这是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数码印刷机长王华超每天的工作程序。中石油彩印于2014年年底投资引入高速喷墨印刷生产线,王华超操作的数码印刷机就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关键一环。目前这条印刷生产线在北京的数量并不多,会操作该机器的工人更是凤毛麟角,王华超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4月27日,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中石油彩印生产车间时,王华超正在数码印刷机旁细致地查看成品质量。转型:摸着石头过河王华超已经在印刷行业工作了18年,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儿”。但是3年前,当公司决定将他调到数码印刷机的操作岗位时,他心里还是打鼓的。“那时候,我对数码印刷可以说是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对自己能不能做好,信心也并不大。”王华超告诉记者。在传统印刷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突然间要转型到数码印刷,王华超的压力很大。公司引进的数码印刷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系统为全英文界面,并且生产过程中还经常要解决设备中众多精密传感器中的莫名故障,这对王华超这样传统印刷行业转型过来的人

    2018/5/12 23:48:51浏览量:32783

  • 张丰毅:从小在印刷厂长大 对字有特殊的感情

    114

    今年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张丰毅饰演的省委书记沙瑞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以正面形象、硬朗形象示人的他,是观众心目中绝对的“戏霸”、“硬汉”。不过,在周六(10月21日)晚22:30分播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中,作为推荐人登场的张丰毅用声音塑造角色,给观众带来著名作家李修文极其动人的美文《长安陌上无穷树》。推荐与阅读美文之外,张丰毅在接受采访时还讲述了自己看书的经历,“我们这代人,对待字有特殊的感情。”张丰毅硬汉也柔情: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张丰毅从第一部电影《骆驼祥子》开始,荧幕上的张丰毅就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他塑造的角色外形硬朗、个性刚毅,而他本人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总是不苟言笑,身上有着很强大的气场。其实“硬汉”只是张丰毅的外在。如果不是内心那一份细腻与柔软,他就不会呈现那么多形象丰满的角色:他演的英雄,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而是真实、可爱,有血有肉.这一次在《阅读·阅美》的舞台上,身为推荐人的张丰毅将打破硬汉形象,带来温暖、柔情的一面。他分享的美文《长安陌上无穷树》出自作家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这是李修文在医院陪护时的一段经历

    2017/11/30 10:46:54浏览量:33990

  • 下一个改变规则的是什么?

    120

    行业翘楚,本刊集团战略发展顾问Mike Fairley先生接受媒体专访,畅谈标签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您认为行业内哪些新技术和工作流程的推出将会对未来标签业产生深远影响?Mike Fairley:首先是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涉及到喷墨印刷和混合印刷的新技术;除此之外,行业转向单张纸数码印刷和软包装印刷的趋势十分明显;另外,值得行业关注的还包括:印刷机的数字化改造、检测与印后领域内的技术创新等。上述新技术、新迹象都将会对标签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2.部分媒体将工业4.0喻为“第4次印刷工业革命”。对此,您有何看法?您认为产业链上的交流与沟通进步会对工作流程产生怎样的影响?Mike Fairley:前几次的工业革命是工程业和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比如从手工业过渡到机械化生产,从木制品加工过渡到金属制品加工;就印刷业而言,印刷的幅面越来越宽、印刷速度越来越快、油墨和材料的配方不断进步,计算机排版和制版广泛使用。现如今,新一代工业革命更多地涉及到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即时性、对消费者的影响、数字化、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等等,未来将大有可为,这不再是简单的工程、机械和制造方式的改造,而

    2017/11/17 16:02:37浏览量:35000

  • 一名印刷技术工的10年前与10年后……

    235

    在印刷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已经超过十多个年头,当我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年在这个行业经历的一路变化,不禁感慨万千…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的制造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结果?

    2018/6/24 22:50:33浏览量:4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