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上海金大:十八载栉风沐雨,守初心砥砺前行

2018/1/5 18:20:22浏览数量:36400

陈彦友专访

 

十八年磨一剑 

  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金大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金大),到目前为止走过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八年里,中国标签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爆炸式发展阶段、也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短暂低谷,现在则进入稳健增长的新常态发展模式。上海金大同样也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从创业初期的艰难,再到业务的快速增长;从国际金融危机的普遍影响,再到现在进入稳步发展的新常态。上海金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标签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八年里,上海金大的收获成果是巨大的:从创业初期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两地(上海、南通)四个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从仅有一条生产线,到目前拥有四台合资、两台全进口国际领先的程控涂硅、复合、分切一体化生产线;从初期的年产能几千平方米,到现在不干胶材料年生产能力达5亿平米,离型纸、淋膜纸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固定资产超过5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上海金大的产品业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化、办公、物流、超市、汽车、工业等数十个行业。十八年里,上海金大的企业规模在不断壮大,并逐步发展成为优质不干胶材料专业制造的全球领先企业。

 与此同时,上海金大的业务范围实现质的飞跃:从最初只为部分中小客户提供产品,到如今形成完整的销售体系,现在的上海金大已将销售和服务延展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据陈彦友副总经理介绍,目前上海金大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遍及全国。在国内标签市场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南、华中的核心城市,如上海、北京、青岛、沈阳、成都、武汉、昆山、常州、温州、广州等地,上海金大还专门设立分切运营中心,以便能够更快速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海外市场,上海金大也已在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土耳其、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巴西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上海金大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得到国内外用户的一致肯定和推荐。从创业之初的默默无闻,成长为令客户认可、受行业关注、让对手仰望的大企业,直至今天成为国内不干胶材料行业的标杆,上海金大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创业者成功蜕变的过程。陈彦友副总经理表示:公司创立的十八年,也是金大人努力拼搏、甘苦与共、激动人心的奋斗历程。一路走来改变的东西很多,但一直不变的是金大人立志改善标签材料品质、专注不干胶材料生产的初心。上海金大的标签材料发展之路,坚定执着、砥砺前行。

 

专注引领创新

 自成立以来,上海金大坚持立足市场需求,专注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不干胶标签材料。

 上海金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专业印刷实验室的标签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上海金大拥有近百余名技术人员,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开发的有二十余位;另外,上海金大投资数百万元,引进全套进口实验设备,用于产品的开发和测试。截至目前,上海金大已经成功申请16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创建至今平均每年至少获得两项专利。对研发和创新的重视,给金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依靠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上海金大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据了解,目前上海金大的产品品种已经达到数百种,覆盖纸类、薄膜、铝箔、布类、胶带、离型纸等各种材质的胶粘、离型、包装产品;上海金大不仅积极开发生产适合胶印、丝网、凸版、柔版、热转移等常规印刷方式的不干胶材料,同时注意跟进喷墨、激光、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在国内率先研发具有优异着墨性能的表面涂层、可使用数码印刷技术进行高速印刷的不干胶材料。通过丰富多彩的产品,上海金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也成为上海金大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今年9月的欧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Europe 2017)上,上海金大针对欧美市场重点推出三款不干胶材料:可在低温-40℃使用的PP合成纸;65um新款PE材料,较原来的85um产品更轻质、更环保;超透BOPP材料可实现无标签效果,特别适合应用于高端白酒、饮用水、化妆品等标签生产上。

“金大定位于中高端不干胶标签材料,力求通过不断创新以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选择和丰富的体验。”陈彦友副总经理说。

 

品质驱动发展

作为领先的不干胶材料供应商,上海金大精于对品质的追求。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升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上海金大在生产设备方面的大力投资广受业界赞誉:2003年,斥资2000万引进国际领先的德国大型程控涂硅、复合、分切一体化生产线;2007年,引进幅宽1600mm的高精度、高速度复合、涂硅生产线;2009年,引进3条5辊高精度、高速度复合、涂硅生产线;2011年,斥资近1.5亿元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德国BMB宽幅(幅面宽度1800mm)、高速(生产速度600m/min)一体化复合涂布生产线;2017年,再次引进德国BMB设备,预计在2017年底之前可以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用陈彦友副总经理的话说,就是“舍得投资先进的设备,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需要,更体现了金大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决心”。

先进的设备为生产出合格适用的产品奠定夯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是产品质量的全部。为了进一步稳定质量,上海金大设立专门的检测实验室,从原材料开始严把产品质量关;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的生产工艺和半成品进行监控,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品出厂前施行上机实测,对材料的强度、平整度、复卷张力以及印刷效果进行系统的测试。此外,上海金大还通过自检、互检、抽检等多道在线、离线质检流程,力求100%保证将合格产品交付客户。

此外,上海金大还借助专业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的各项流程,包括采用ERP软件控制所有进销存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误差;建设立体化的货架仓储,使得产品在各工序之间的流转更加规范……“设备、质检和管理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保障了金大产品的优质化和稳定化,从而实现稳步增长。”陈彦友副总经理表示。

 

巧破局谋发展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产业用地空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上海金大积极主动、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作为在上海拥有两个花园式生产园地的大型企业,上海金大一方面在上海基地增加生产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上海金大在南通投资建设的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正式投产,未来南通生产基地的规划产能将占到上海金大总产量的2/3。

与此同时,上海金大积极研发环保产品,实现生态化生产。上海金大自主研发的、拥有多项专利的无溶剂涂布技术,使用水基材料,环保无污染;而企业引进的复合式光氧化净化设备,可以对涂布生产线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结束语

不断拓展、不断前行的上海金大,未止步于做一个优秀的国内标签材料供应商,上海金大正在朝着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努力。自2003年开始,上海金大一直跟随Labelexpo Global Series的步伐,稳步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上海金大国内外业务的比例达到7:3,上海金大要用不断提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诠释中国制造的力量。






 

相关文章

  • 蔚来汽车LOGO惨遭模仿,是恶意抄袭还是反向营销?

    269

    图片来源:网络,标志情报局6月14日,一家名为“微佳”的电动汽车品牌在山东临沂召开了一场发布会,会议期间发布了多款电动车型。但是会后,大家并没有过多关注所发布的车型,倒是对微佳汽车的LOGO产生了兴趣。话不多说,上图。从设计看,这款LOGO应该是微佳汽车品牌名称的组合。顶部是个“V”字母,而下部则是较为抽象的“J”字母,当然也可能象征着马路之类的事物。单从寓意上看,好像并没有大问题。但熟悉汽车品牌的朋友一定会觉得奇怪,怎么这么像蔚来汽车的LOGO?△蔚来汽车LOGO怎么样,是不是非常非常像,要说哪最不一样,可能也就是180°倒转的问题。如果不看微佳汽车LOGO下的汉字,大家说不定还以为蔚来要生产飞机了。或者以为这家微佳汽车和蔚来汽车是兄弟品牌,但其实它俩一点关系没有。据了解,蔚来汽车的这款LOGO早在2016年就已经发布并使用,且随着蔚来汽车一步步壮大,其知名度也不断提升。截止目前,腾讯共持有蔚来A类股总量的15.1%,绝对算得上是业内的明星企业。而微佳汽车在这个时候堂而皇之的举行发布会,毫不掩饰的发布相似程度接近百分之百的LOGO,真不知是真傻还是卖傻了。事件被曝光后,微佳

    2020/9/24 13:43:03浏览量:30093

  • 一名印刷技术工的10年前与10年后……

    235

    在印刷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已经超过十多个年头,当我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年在这个行业经历的一路变化,不禁感慨万千…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的制造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结果?

    2018/6/24 22:50:33浏览量:41813

  • 工艺专题丨圆角名片

    279

    图片来源:花瓣网、网络、实物拍摄前言最近,公司很多设计师伙伴和小编吐槽,说很多客户在对接名片设计需求时,往往都说:“设计老师你看着弄吧,好看就行。”而“好看”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好看不一定合适。要知道一张名片一定要准确传达出公司的各项信息,例如公司类型、经营范围、价值理念等等。但这些信息可不是仅仅靠文字就能体现,它还要配合着名片工艺、颜色、线条、图形、风格等等等。所以小编突发奇想,打算开设一个系列专题,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名片工艺能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帮助大家在以后定制名片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最终让名片更加符合公司定位。工艺专题之圆角名片01基本介绍圆角名片,顾名思义就是名片的四个角呈现为一定弧度的圆形,它是异形名片中最基本的一种。在一开始,人们大多使用直角名片,但逐渐发现直角名片有些许的缺点:一是四个角过于锋芒,容易刮伤手指,在选用材质上就有了许多限制;二是直角带给人的感官比较直接,与许多鲜艳活泼的颜色不易于搭配;三是直角名片的四个角一经磕碰就会弯曲产生折痕,有明显的旧迹,让人有遗弃的念头。磕碰后的直角名片而圆角名片则完美避开了这些缺点,在材质选择上更广泛,在颜色搭配上

    2022/10/11 18:56:34浏览量:56663

  • 赵和平:挡升级中的上海印刷业

    116

    10月13日,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应邀出席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并重点介绍上海印刷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他首先回顾了近代印刷在上海的发展历程并表示,自1843年英国人麦都思将基督教设在南洋巴达维的印刷所迁至上海,建立起近代上海第一个出版物印刷机构——墨海出版以来,上海印刷产业已经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70多年,有了巨大发展。从最新的2016年上海印刷产业发展数据来看,通过年度核验的3463家印刷企业,总资产为1143.81亿元,较2015年的1124.43亿元,增加19.38亿元,增长1.72%;年销售收入858.84亿元,较2015年的810.95亿元,增加47.89亿元,增长5.91%;利润总额50.49亿元,较2015年的49.02亿元,增加1.47亿元,增长2.99%;对外加工贸易额87.65亿元,较2015年的95.96亿元,减少8.31亿元,下降8.67%。赵和平特别指出,对比2015年的统计数据,上海印刷产业正逐步走出低谷。2015年上海印刷产业数据显示,通过年度核验的印刷企业有4235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为负增长。而2016年通过年度核验的印刷企业有3463

    2017/11/20 10:44:07浏览量:28750

  • 彼得·贝内特:助推全球顶尖激光制版技术在武汉产业化

    212

    长江网4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彼得·贝内特不仅来武汉光谷创业,实现最新激光绿色印刷技术产业化,还推动与湖北工业大学共建中英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16日,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顿介绍,彼得·贝内特目前在英国,下周就回武汉,作为武汉引进的外国专家,彼得·贝内特对技术充满热情,对武汉也非常热爱。彼得·贝内特博士是公司技术研发总监,今年50多岁,拥有英国伦敦大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和布拉福德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彼得·贝内特在印刷技术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世界顶尖技术的行列,不少技术成果还成为行业通用标准。他曾担任柯达英国研发部总监,以数码CTP技术帮助柯达获得英国女王企业奖;也曾是在多个国家担任印刷制版顾问的“空中飞人”。2007年,彼得·贝内特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几名学者合作,开始一项最新超快激光绿色印刷技术的研发,刘顿正是该校激光领域博士,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决定到中国创业,成立了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两人作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551光谷人才计划”专家,领衔在湖北工业大学成立了中

    2018/4/18 15:12:23浏览量:32393

  • 王华超: 学习新技术不止步

    223

    按生产单安排印刷次序、将文件传送至设备、开始低速印刷、调整折页设备、检查印刷质量和折页准确度、加速印刷、将书芯整理好后整齐码放、完成后填写转序单……这是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数码印刷机长王华超每天的工作程序。中石油彩印于2014年年底投资引入高速喷墨印刷生产线,王华超操作的数码印刷机就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关键一环。目前这条印刷生产线在北京的数量并不多,会操作该机器的工人更是凤毛麟角,王华超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4月27日,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中石油彩印生产车间时,王华超正在数码印刷机旁细致地查看成品质量。转型:摸着石头过河王华超已经在印刷行业工作了18年,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儿”。但是3年前,当公司决定将他调到数码印刷机的操作岗位时,他心里还是打鼓的。“那时候,我对数码印刷可以说是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对自己能不能做好,信心也并不大。”王华超告诉记者。在传统印刷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突然间要转型到数码印刷,王华超的压力很大。公司引进的数码印刷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系统为全英文界面,并且生产过程中还经常要解决设备中众多精密传感器中的莫名故障,这对王华超这样传统印刷行业转型过来的人

    2018/5/12 23:48:51浏览量:32793